蒙古族布尔津氏历史 蒙文的历史

目录导航:

  1. 蒙古族布尔津氏历史
  2. 蒙文的历史
  3. 巩乃斯河介绍
蒙古族布尔津氏历史

布尔津蒙古语有“奔腾的河流”和“口吐白沫的骆驼”双重含意。为什么北疆很多城市都用蒙古语命名?看来,成吉思汗的祖先和子孙们,在这里的统治影响还是很深远的。

从西汉开始,这里便是匈奴的牧场;鲜卑、柔然、突厥等部落曾驰骋游弋在这片草原上;到了元代,这里成为窝阔台的领地;明代为瓦刺部所辖;清代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、阿尔泰乌粱部先后驻牧于此。难怪北疆的城市大多以蒙古语称谓。

布尔津县高山逶迤,草原辽阔,水草丰美,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。据史料记载,布尔津隶属阿勒泰地区,古称蒙古西部草原。历代建制均属中国地方政权,秦代与两汉时期均属匈奴,三国时期属鲜卑,宋朝后,布尔津一带恨铁木真统有,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。元朝,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。明代属卫拉特部首领管辖。清代,以满族为代表的中国中央王朝统辖蒙古草原和西域。清政府在漠北、职权勒泰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府、科布多参赞大臣行使军政权力。清光绪三十年,科布多、阿勒泰分治,设阿勒泰办事大臣,归清廷理藩院节制,布尔津归阿勒泰办事大臣管辖。 民国初期,沿袭清朝旧制,阿勒泰作为特区,直属北京中央政府管辖。民国元年,北京中央政府设阿勒泰办事长官公署 ,为一特别行政区。 1919 年后,人们省去"河"字称为"布尔津县",属阿山道管辖。同年 8 月委任鲁效祖为县治委员。翌年,任命鲁效祖为县知事。

布尔津县高山逶迤,草原辽阔,水草丰美,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。据史料记载,布尔津隶属阿勒泰地区,古称蒙古西部草原。历代建制均属中国地方政权,秦代与两汉时期均属匈奴,三国时期属鲜卑,宋朝后,布尔津一带恨铁木真统有,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。元朝,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。明代属卫拉特部首领管辖。清代,以满族为代表的中国中央王朝统辖蒙古草原和西域。清政府在漠北、职权勒泰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府、科布多参赞大臣行使军政权力。清光绪三十年,科布多、阿勒泰分治,设阿勒泰办事大臣,归清廷理藩院节制,布尔津归阿勒泰办事大臣管辖。 民国初期,沿袭清朝旧制,阿勒泰作为特区,直属北京中央政府管辖。民国元年,北京中央政府设阿勒泰办事长官公署 ,为一特别行政区。 1919 年后,人们省去"河"字称为"布尔津县",属阿山道管辖。同年 8 月委任鲁效祖为县治委员。翌年,任命鲁效祖为县知事。

蒙文的历史

蒙文历史:

蒙古文最早是按照突厥文和回纥文中的拼音文字造出的,只是把回纥横书改为了竖书。

到了忽必烈时代,他命喇嘛八思巴依据藏文制成蒙古新字,即八思巴文。共有42个字母,包括10个元音(a、e、i、o、v、ue、u……),32个辅音(n、ng、b、p、h、g、m、l、s……)。1307年,喇嘛八合十又依据畏兀儿字母加以改造,这就基本形成了今天使用的蒙古文。

巩乃斯河介绍

巩乃斯河的源头在艾肯达坂的腰间,如果把艾肯达坂比做一个巨人,其水源仿佛像一条脐带,从肚脐眼里冒出来生命之源。

巩乃斯在卫拉特蒙古语中意思是“绿色谷地”,元明清时期这里是瓦剌辉特部牧区,清朝乾隆时期之后哈萨克族进入伊犁,哈萨克语把巩乃斯称为“太阳出来的地方”,把巩乃斯河称为“阿纳苏”,意思是母亲河。

巩乃斯河全长为258公里,与喀什河、特克斯河相汇流入伊犁河,最后直奔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。

新源县各族人民是巩乃斯河最大的受益者,巩乃斯河流经新源县全境,养育了新源县30万的人口,滋润着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。

追溯历史,这条河亿万年来悠然不停地述说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英雄史诗。在古代历史上,曾有许多部落、民族走马灯似的在巩乃斯河流域扎下牙帐,且又像风像云呼啸而来哗啦而去。从汉代开始有明确的记载,各个时期来到这里的部族无不依水而居,为那清澈甘甜的河水而倾心、而陶醉,任凭巩乃斯河谷的风从发梢掠过从脸颊划过。离我们最近的而且妇孺皆知、耳熟能详的要数土尔扈特人勇敢东归的故事了。清朝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壮举,将巴音布鲁克草原包括巩乃斯一部分地盘赏赐其为封地。土尔扈特人在天山雪峰、巩乃斯森林和大约有4000平方公里开阔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环抱中,依水而居,放牧牛羊和骏马,尽情享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,在和谐安宁、水草丰茂、长满了酥油草的草原安居乐业。